07-23
07-21
07-21
07-19
07-18
07-18
07-17
07-17
07-16
07-15
口腔内的细菌:会移动到子宫影响胎儿发育吗?
河南讯:(李全胜 田金晟)报道 每一个孕妇都希望生出一个健康的宝宝,从怀孕到生产每一个阶段都会进行专业产检,按阶段补充叶酸等营养物质,但是有一个重要检查往往很容易被忽略,那就是口腔牙周健康状况。美国微生物学科学院华人院士韩翁亦萍教授研究中发现,孕妇龈下菌斑中的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可入侵子宫内膜,并在“Periodontal diseases and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mechanisms”研究中发现口腔细菌可以移动进入子宫内,导致不良妊娠结局,患有重度牙周炎的孕妇具有更高的危险性。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周专委会主任委员闫福华教授在“牙周炎对全身疾病和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中提到牙周炎与不良妊娠结局之间的相关性。多项研究证明,早产、子痫前期及低出生体重儿等在内的不良妊娠结局与牙周感染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口腔微生物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正常情况下,寄居在口腔的许多细菌以错综复杂的方式,保持着菌群之间的相对平衡,同时保持着菌群与宿主之间的平衡,这种平衡是会随着饮食、年龄等口腔局部或全身情况动态变化的,这种动态平衡对于维持口腔健康很重要,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就会引起口腔组织的破坏。口腔是人体五大菌库(口腔、肠道、皮肤、鼻腔和阴道)之一,口腔细菌密度高、数量大。人类口腔中约寄居着700种以上的微生物,有需氧菌、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还有螺旋体、真菌、古细菌、支原体、病毒和原虫等其他微生物。当口腔微生态保持平衡时,正常菌群有作为生物屏障、维持口腔或全身微生物的生态平衡、刺激宿主免疫系统、发挥营养功能等作用。但是,当这种平衡被打破,菌群的数量、种类及比例发生变化,尤其是具有致病性的菌群增多,就会引起牙周组织的破坏。龈炎形成的过程中细菌数量增加,革兰氏阴性菌的百分比增加至30%~50%,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微生物总量约为1.7×1010个微生物/人。
在孕妇中,牙周病,特别是牙龈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因为怀孕期间孕妇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牙龈是雌激素的靶器官,妊娠期间激素水平的改变可以影响牙龈上皮细胞的屏障作用,并能抑制机体对局部细菌的免疫反应,导致口腔内中间普氏菌(Prevotella intermedia,Pi)等致病菌增多,原有的牙龈病相关临床症状加重。同时,怀孕期间由于胎儿的发育需要大量营养,孕妇会摄入大量高能量的食物,本应更加注重口腔卫生的维护,但由于处于怀孕这个特殊时期,往往口腔卫生维护措施做的并不到位,为致病微生物提供可乘之机。当菌斑生物膜积累到一定程度,致病性龈下微生物与牙周袋密切接触,可以穿过破溃的上皮进入到血液中,通过循环系统到达子宫内。实验证据显示,孕妇子宫内发现的牙周致病微生物与多种不良妊娠结局有关。这提示孕妇们,一定要注意口腔卫生的保持和维护。
口腔微生物学的种种证据表明,口腔内细菌是会移动的,并会影响胎儿发育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郑州大学口腔医学院牙周病学专家陈栋教授建议,将口腔检查纳入到怀孕前的准备中。在备孕期进行完善全面的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并控制口腔感染。一旦孕期有了口腔感染,也不必过分担心,显微口腔技术能减少传统治疗的弊端,在怀孕的3~6个月为孕妇提供安全的口腔诊疗,为孕妇和宝宝保驾护航,维持一个良好的口腔内环境。
(陈栋,教授,医学博士 郑州大学口腔医学院(河南省口腔医院)口腔综合科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