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查询单位工作人员请点击 人员查询,输入姓名, 证件编号, 即可查到。

首页 / 栏目资讯 / 书画天地

琴棋书画诗酒花茶,君子八雅,今日说“酒”

所属分类:书画天地 发布时间:2025-09-24

“琴棋书画诗酒花茶”被誉为君子八雅,是中国古代文人所推崇的八种高雅的生活情趣。前面说了“茶”和“花”,今日说“酒”。说到酒,竟有一些犯难了,我觉得酒是八雅中人们最熟悉的,但却是最难说的。因为酒文化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包含了朝代更迭、光阴岁月、人间百味,虽穷尽言辞,不能说其万一。但酒既是八雅之一,又不得不说,今日只好略作尝试,说其一二。

中国酿酒历史可追溯到史前时代,原始部落的人们发现储存的野果发酵后有酒味,开始了酿酒尝试。约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大量酿制黄酒。发展至今,中国酒的酿造工艺丰富多样,白酒有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等十二大香型,各香型酿造技术独特,如酱香型白酒高温制曲、高温堆积和高温发酵;浓香型白酒香气浓郁。黄酒采用传统的发酵工艺,具有强身健体之功效,深受国人喜爱。啤酒则是近代传入中国后发展起来的,因其口感清爽,备受年轻人推崇。

中国酒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富,源远流长。因各历史阶段的文化侧重差异,不同历史时期的酒文化核心特征十分鲜明。秦汉时期核心是“酒政文化”,通过制度(如酒榷、禁酒令)对酒的生产、销售和消费进行管控,服务于国家财政与社会治理。魏晋南北朝时期以“酒财文化”为特点,酒禁放宽,酒成为重要的经济资源,其商品属性凸显,与财富、税收关联紧密。唐宋时期“酒章文化”走向辉煌,酒与文人创作深度融合,大量诗词、文章以酒为主题,赋予酒浓厚的文学与精神内涵。明清时期“酒域文化”兴起,饮酒更注重酒的品质,“陈酒”成为风尚,不同地域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酿酒工艺,还形成了不同的饮酒习俗,风格差异显著,北方饮酒重“豪爽”,“大碗喝白酒,配牛羊肉”;南方饮酒重“雅致”,“小杯品黄酒,配茶点、河鲜”。甚至不同省份的“酒礼”也有差异,如北方一些省份“酒桌敬酒礼仪”、南方一些省份“浅酌慢饮”习惯,饮酒习俗体现出地域文化对酒的影响。

酒之所以能列入君子八雅,因为这酒,是活的、是热的,是能钻进人心底,把藏在褶皱里的情绪与思想都熨烫开来的雅。它从不是单纯的饮品,而是文人君子的“精神媒介”。借酒抒怀,是把说不出的心事酿成诗;以酒明志,是把藏不住的抱负融成魂。这酒里,装的从来不是醉意,而是“修身、共情、启智”的君子风骨。

一樽酒,修的是君子本心

古人饮酒,先讲“仪”。《礼记》里说“酒食者,所以合欢也”,酒和食物,是用来让人们欢聚一堂、增进感情的媒介。强调饮食的本质不仅是满足生理需求,更重要的是承载社交功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与和谐相处。却也强调“唯酒无量,不及乱”,酒可以喝,但不能失了分寸。这“分寸”,便是君子修身的第一道门,也便是酒的“修身”之雅。

孔子在鲁国与弟子宴饮,酒过三巡,弟子们或谈志向,或论学问,唯有孔子执杯不语,只望着窗外的松柏。直到暮色漫进庭院,他才缓缓举杯,酒液只沾了沾唇,便放下杯说:“酒以成礼,不继以淫,义也。”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不能因为饮酒而放纵无度,这才是合乎道义的做法。这一杯酒,喝的不是酣畅,是“礼”与“义”的坚守。君子修身,修的就是这份“知止”,知道何时该举杯,何时该放下,不被酒意裹挟,更不被欲望左右。

陶渊明的酒,修的是“本心”。他归隐田园后,常“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去喝酒就会把酒喝光,只求一定要喝醉。既展现了他对酒的喜爱,更暗含着借酒抒怀、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却从不是借酒消愁的颓丧。有次邻居送酒来,他披着粗布衣裳坐在菊丛边,举杯时见南山的云漫过来,便笑着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只要能领会琴曲中蕴含的意趣与心境,又何必非要依靠琴弦弹出的声音呢?酒喝到酣处,他便提笔写诗,墨里混着酒香,字里都是“采菊东篱下”的淡泊。他的醉,不是迷乱,是挣脱了官场束缚后的清醒,借酒洗去俗世的尘埃,守住内心的澄澈。就像他在《饮酒》里写的“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问我为何能做到这样(远离尘俗)?只因内心远离了世俗纷扰,即便身处喧闹之地,也如同在偏僻幽静之处一般。这樽酒,是他与世俗的“和解剂”,也是与本心的“连接线”。

如今再看,很多人饮酒只图“尽兴”,把“酩酊大醉”当豪爽,把“劝酒灌酒”当热情,却丢了古人饮酒的“仪”与“度”。其实君子的“修身酒”,从不在量多量少,而在是否能借酒自省,喝了这杯酒,是更清醒了,还是更糊涂了?是更坚守本心了,还是更随波逐流了?酒是一面镜子,照见的是饮酒人的品性,唯有守住分寸、守住本心,才算喝懂了君子的第一樽酒。

一樽酒,共的是天地人情

文人的酒,从来不是一个人的独饮。它是一座桥,一头连着自己,一头连着天地、连着他人,让孤独的心事有了归处,让遥远的情感有了共鸣,这便是酒的“共情”之雅。

李白的酒,是与天地共情。长安的秋夜,他被赐金放还后,提着酒壶坐在敬亭山上,身边只有一轮明月。他举杯时,衣袖扫过案上的诗稿,墨香与酒香缠在一起,便有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浪漫。世人说他孤独,可他哪里是孤独?他是把明月当知己,把影子当同伴,用一杯酒打破了人与天地的隔阂。酒液入喉,他便觉得自己与明月、与山风、与天地融为一体,“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这不是狂放,是文人最纯粹的共情,不向世俗低头,却向天地敞怀。后来他在采石矶,见月色落进江中,便举杯追月,最终沉进江里。世人说他醉了,可我觉得,他是借着酒意,真的与明月相会了。

苏轼的酒,是与人生共情。他被贬黄州的第三年,秋夜泛舟赤壁,江风裹着凉意吹过来,他举起酒盏对客人说:“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酒喝到半酣,他望着江心的明月,忽然发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一问,不是抱怨,是对人生的温柔叩问,问亲人是否安好,问人生为何起伏,问天地是否有常。他的酒里,装着对弟弟苏辙的思念,装着对仕途坎坷的豁达,也装着对“人生无常”的通透。后来客人感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他却笑着举杯:“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这一杯酒,让他从个人的愁绪里走出来,与天地间的清风明月共情,也与千万个在人生里浮沉的人共情。所以千百年后,我们读到“把酒问青天”,依然能想起自己曾在某个夜晚,借着酒意倾诉心事的模样。

还有王羲之的“曲水流觞”。永和九年的暮春,他与四十一位文人坐在兰亭的溪水边,把酒盏放进溪里,酒盏顺着水流漂到谁面前,谁便饮酒赋诗,最终汇集成《兰亭诗集》。当众人委托王羲之为诗集作序时,他仰头饮尽,酒气漫上喉头,笔尖在纸上游走,一撇如溪水流淌,一捺如山峦起伏,“之”字的写法换了二十一种,却每个都带着山水的灵气。这篇《兰亭集序》,不是写出来的,是借着酒意,与春日的溪水、与身边的友人、与天地间的生机共情出来的。后来他酒醒后再写,却怎么也写不出那样的神韵,因为那酒里的共情,是可遇不可求的心意。

一樽酒,启的是君子智慧

古人常说“酒后吐真言”,其实不止“真言”,还有“真思”。酒能打破思维的桎梏,让藏在潜意识里的灵感与智慧冒出来,像春芽破土,带着鲜活的生命力,这便是酒的“启智”之雅。

曹操的酒,启的是“壮志之智”。东汉末年,他率大军北征乌桓,得胜归来时,站在碣石山上,望着辽阔的大海,举杯饮酒。酒液入喉,他忽然觉得胸中有万千气象,“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杯酒,让他从战场的厮杀里跳出来,看到了天地的辽阔,也看清了自己的志向,不是称霸一方,而是统一天下,让百姓安居乐业。所以他接着写“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不是悲叹时光易逝,而是借着酒意警醒自己,要抓紧时间实现抱负。这杯酒,是他的“清醒剂”,让他在乱世里守住了“统一天下”的智慧,也让他的壮志有了方向。

张旭的酒,启的是“艺术之智”。他是唐代的“草圣”,却常说自己的草书是“醉出来的”。每次写字前,他都要先饮酒,喝到酒气上涌,便脱掉帽子,头发蘸着墨在纸上狂舞。有次他在长安的酒肆里饮酒,喝到酣处,见窗外的春雨打在柳树上,便忽然起身,取来纸笔,墨汁飞溅间,纸上的字竟像柳丝一样柔韧,又像春雨一样灵动。旁人看不懂,说他写的是“醉墨”,可他却说:“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这杯酒,让他打破了“书法要工整”的常规,从自然里汲取灵感,酒意让他忘了“笔法”,却让他记住了“本心”,所以他的草书,才有了“惊蛇走虺(音huǐ),骤雨狂风”的生命力,如同受惊的蛇和奔走的毒蛇一样,充满动态感和力量感,又如狂风骤雨一般风格豪放、气势磅礴。后来有人想学他的草书,却只学了他饮酒的模样,没学他酒后“师法自然”的智慧,终究成不了“草圣”。

还有李清照的酒,启的是“情感之智”。她年轻时,常与丈夫赵明诚“赌书泼茶”,酒是他们生活里的点缀。有次她在傍晚喝了酒,睡在海棠花下,醒来时问侍女“海棠依旧”,侍女说“依旧”,她却笑着摇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杯酒,让她比常人更敏锐地察觉到时光的变化,不是海棠依旧,是红花落了,绿叶肥了。后来她经历国破家亡,再饮酒时,便有了“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的愁绪,可这愁绪里,藏着的是对家国的牵挂,对丈夫的思念。酒让她看清了自己的情感,也让她把这份情感写成了词,她的词,之所以能“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正是因为酒启了她“洞察情感”的智慧,让她能把细腻的心事,都酿成千古流传的句子。

今日说酒,说的是君子风骨

如今再谈君子八雅里的酒,很多人会觉得“不合时宜”,现在的酒局,多是功利的应酬,酒杯碰在一起,响的是客套话,喝的是人情债,哪里还有古人“借酒抒怀、以酒明志”的雅趣?

可我总觉得,君子的酒,从来不是“过时”的,而是需要“传承”的。它不是指要像古人一样温酒、行酒令,而是要守住酒背后的“修身、共情、启智”的风骨。饮酒时,守住“修身”的分寸。不贪杯,不劝酒,不因酒失德,不因酒忘本。饮酒时,怀揣“共情”的心意。与朋友饮酒,便听他倾诉心事;与家人饮酒,便陪他聊聊家常;与天地饮酒,便感受自然的美好。饮酒时,保持“启智”的清醒。借酒反思自己的不足,借酒激发自己的志向,借酒找到生活的答案。

古人爱酒,爱的从来不是酒本身,而是酒能让他们在喧嚣的世界里,守住一份清醒;在孤独的时光里,找到一份共鸣;在迷茫的人生里,寻到一份智慧。

君子八雅,酒是最热的雅,也是最真的雅。它像一位老朋友,陪文人走过千年岁月,也陪我们走过漫长人生。今日说酒,说的是酒,也是君子的本心,愿我们都能喝懂这杯酒,守住这份雅,做一个有风骨、有温度、有智慧的现代人。


作者简介:书香伊人,本名郝娟,女,1973年生,中共党员,河南原阳人。热爱历史文化,新乡市作协会员,原阳县诗词协会会员。


责编:曹道伟

审核:李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