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查询单位工作人员请点击 人员查询,输入姓名, 证件编号, 即可查到。

首页 / 栏目资讯 / 专题报道

中医针法破解生命能量调控密码

所属分类:专题报道 发布时间:2025-10-29

中医针法破解生命能量调控密码

——裴新兴团队三年实证三万病例获突破性发现

河南讯(尹中刚 王长安)报道:国庆过后,中原中医迎来一则重磅消息 —— 河南省传统文化养生学研究所资深研究者裴新兴联合华夏文化促进会秘书长尹中刚,历经三年多时间,对郑州雷执信诊所三万多人次的病情病历展开跟踪分析,并结合亲身体验,取得了一项关于中华中医针法的突破性研究成果,为传统中医现代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长期以来,部分观点将中医针法简单等同于物理刺激引发的条件反射。但裴新兴团队通过大量临床数据与实践验证,提出了全新认知:中华中医针法不仅是传承千年的诊疗技艺,更是调控生命能量的关键工具。该研究深度融合中医营卫气血理论,创新性地将其与意识能量、暗生命、电磁力等前沿领域相关联,最终构建起 “以针为媒、激活自愈” 的生命自主调控体系。“一针握在手,天阳地阴自然通。” 裴新兴用这句简洁且富有深意的表述,精准概括了团队对中医针法的这一重大新认知。

研究发现,中医针法对生命能量的调控过程呈现出 “四层递进、环环相扣” 的清晰逻辑,每一层都对应着生命能量运行的关键环节。

第一层是激活营卫,开启机体自愈 “动力源”。“营卫” 在中医理论中,是人体基础能量与防御系统的核心。裴新兴团队介绍,营气行于脉中,主要功能为 “濡养脏腑、化生气血”,宛如生命能量的 “储备库”;卫气行于脉外,承担 “防御外邪、温煦肌表” 的职责,是保护生命能量的 “屏障”。针法的首要作用,便是打通营卫运行中的 “堵塞点”。例如,当人体外感风寒时,卫气会被外邪困住,无法正常温煦肌表,进而引发恶寒、无汗等症状。此时,通过针刺风池、列缺等特定穴位,能够快速疏通卫气通道,让卫气重新布散到肌表,驱逐外邪,实现 “营卫调和则病自愈” 的效果。这种调控方式的核心优势在于,不依赖外部药物,而是借助针法激活机体自身的能量修复能力,为生命能量调控筑牢坚实基础。

微信图片_20251029213234.jpg 

第二层为调控气血,打通生命能量 “运输线”。“气血是生命能量的载体,其运行的通畅度和节律性,直接决定生命能量的流转效率。” 尹中刚在分析病例时强调,中医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的理论,在此次研究中得到了充分印证。气血阻滞,如血瘀、气滞,是引发多种疾病的根源。以心绞痛为例,其发病原因便是 “心脉瘀阻”,气血无法正常濡养心脉,导致心脏能量供给不足。此时,针刺内关、膻中穴,可有效 “开瘀通脉”,使气血从阻滞状态转为开合有序,快速恢复对心脏的能量供给,患者胸闷、心率异常等症状也会随之缓解。尹秘书长还亲自尝试针法,做到知己又明医。裴新兴指出,针法对气血的调控就如同 “疏通河道”,不额外注入 “水源”(药物),而是清除 “淤泥”(阻滞),让气血这一 “生命能量” 自然顺畅流动,这正是中医针法区别于 “过度医疗” 的关键 —— 以 “通” 为核心,而非单纯的 “补” 或 “杀”。

微信图片_20251029213241.jpg 

第三层是意识归心,锚定生命能量 “指挥中枢”。“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中医这一经典理论在此次研究中被赋予了全新解读。雷执信通过临床实证发现,意识能量,如人的思虑、情绪、专注力,若处于 “游离失所” 的状态,比如焦虑时 “心神不宁”、失眠时 “神不守舍”,会造成生命能量的大量耗散。像长期思虑过度的人,意识能量持续向外消耗,容易引发 “心脾两虚”,出现乏力、健忘等问题。而针法在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引导游离的意识能量重新 “归聚于心”。通过针刺神门、三阴交等具有 “养心安神” 功效的穴位,可实现这一目标:神门穴作为心经原穴,针刺后能直接起到 “宁心安神” 的作用,让散乱的意识能量集中;三阴交穴可调和肝脾肾,为 “心” 提供充足的气血支撑,让意识能量有 “归处” 可依。这种 “意识归心” 的调控,能有效减少生命能量的无效耗散,为生命能量守恒奠定基础。

第四层为动态守恒,实现形神协同 “平衡态”。“生命能量的‘动态守恒’,并非指能量不发生变化,而是指能量消耗与补充的平衡。” 裴新兴团队通过研究总结,针法通过前三层的调控作用,构建起 “能量补充 - 流转 - 利用 - 储存” 的完整闭环:营卫自愈补充生命能量的 “基础储备”,减少外邪对能量的消耗;气血畅流提升能量的 “流转效率”,避免因阻滞造成的能量浪费;意识归心减少能量的 “无效耗散”,将意识能量集中用于机体修复。这三者协同作用,让生命能量始终处于 “消耗≤补充” 的平衡状态,即 “动态守恒”。更重要的是,这种守恒并非被动维持,而是通过针法激活机体的主动调节能力,实现 “形(身体)” 与 “神(意识)” 的深度协同 —— 身体能量为意识活动提供支撑,意识能量引导身体进行自我修复,形成良性循环。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高维度意识能量守恒研究成果的取得,还得益于非遗雷氏针法几代人的实证积累。雷执信之子雷森作为雷氏针法第四代传承人,将雷氏针法的守正创新历程概括为从救亡图存到拨苦除疾,再到助力高质生存的演变,形成了形神道器相结合的针法体系。这一针法体系还与 T 细胞免疫系统调节功能相契合。未来,团队计划结合经典病历,进一步深入研究针法与免疫系统开关作用的关联,持续推动中医针法在生命科学领域的探索与应用。

  责编:王长安

  审核:李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