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10-15
10-08
10-02
10-02
10-01
09-30
09-30
09-30
09-30
——海南台风灾后守护行动启动
海南讯(王长安 徐静)报道:从黄河到万泉河,从琼中到文昌,黄河缘志愿者的爱如水般漫延,文明使命代代相传。2025年10月11日,在海口美舍河湿地公园段和文昌文教河畔,一群身着红色志愿服的身影成为台风过后最美的风景。在黄河缘公益基金会与世界华商合作联盟的联合组织下,“风后抚痕,黄河缘护佑母亲河”台风灾后守护行动正式启动。
夕阳下的黄河缘志愿者张瑞涛(左一)陈杰(左二)王志国(左三)操天城(左四)余勇(右四)郝永圆(右三)石鸿灵(右二)李战利(右一)依然在文昌母亲河——文教河边
这是继10月6日成功举办“天涯共此时,双河溯初心”中秋盛典后,黄河缘公益基金会延续“守护母亲河”公益初心与“守护母亲河”文明对话精神的具体实践。在那场于琼中——海南母亲河万泉河发源地——举行的盛典中,来自黎母山的万泉河水与源自中原的黄河水交融汇聚,不仅象征着两条母亲河的血脉相连,更是黄河的百折不挠与万泉河所代表的坚韧进取精神在新时代的共鸣。那场活动深刻揭示了一条河流如何塑造一片土地的精神品格,也奠定了本次灾后守护行动的精神基调。
双河行动:从理念到实践,守护母亲河
台风过后,海南部分地区河流附近的环境面临挑战。黄河缘公益基金会迅速响应,将“双河汇水”的文明对话理念转化为具体、及时的灾后修复公益实践。
黄河缘志愿者王志国(左一)李战利(左二)陈杰(左三)石鸿灵(右一)在海口集结准备出发
行动选择海口美舍河与文昌文教河两地同步开展,不仅因为这两条河流对当地生态和社区的重要性,更因其承载的独特人文价值。美舍河作为海口的“母亲河”,流经湿地公园,是城市生态屏障,也是海南岛“母亲河”——南渡江的支流;文教河则流经宋氏祖居文化区,是文昌的“母亲河”,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文捷理事长的统筹和余勇主席的指挥下,黄河缘志愿者和世界华商公益大使分为两组,分别前往两地,开展恢复和保护活动。他们手持铁钳、垃圾袋和锯具,分工协作,细致清理台风后河道两岸滞留的断枝、落叶、塑料废弃物等各类垃圾。针对倒伏在河岸或悬挂在树丛中的较大断枝,志愿者们采取多人协作方式,使用绳索和手锯进行分段清理与搬运,确保河道畅通、河岸整洁,让母亲河重现美丽容颜。
河道清理与人文溯源:美舍河的灾后复苏
在海口美舍河湿地公园段,志愿者们手持工具,细致地清理河道两岸的杂物。台风“麦德姆”过后,河道中堆积了不少断枝和漂浮物,影响河流生态健康。
黄河缘志愿者们正努力抬起被台风刮倒的岗亭
志愿者们重点清理了倒伏树木和折断树枝,将散落在步道和河岸的残枝集中堆放,便于后续统一清运。同时,他们还打捞起漂浮在河面的塑料瓶、泡沫板等杂物,并使用耙子清理淤积在河岸交界处的枝叶杂物,恢复河道自然面貌。 海口滨江万璟酒店志愿者积极参与“风后抚痕,黄河缘护佑母亲河”海南台风灾后守护行动,以切实举措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这并非该酒店首次投身公益,2025年8月23日,酒店便作为爱心赞助单位,全力支持了“军旅荣光映初心・健康关怀暖人心”关爱老兵慰问会。活动中,酒店提供了住房券等实质关怀,与社会各界共同传递温暖,弘扬尊崇与关爱老兵的良好风尚。从致敬老兵到驰援风后重建,海口滨江万璟酒店始终以行动诠释爱心企业的内涵,展现了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坚定承诺。酒店总经理李战利首次参加黄河缘志愿者团队,他清理断枝时说道:“守护母亲河是企业应尽的生态责任,我们希望用实际行动带动更多人关注灾后环境修复,让城市水脉重焕生机。”
“河流不仅是城市的水脉,更是文明的血脉。”黄河缘志愿者操天城说道,“通过我们的双手,让母亲河重现生机,这是对自然最好的敬畏与感恩。”操天城从纽约学成归国后,就“子承父业”,在他父亲创办的海南旅程投资公司中担任执行董事,在参与本次公益活动前,他特别邀请与会领导及华商代表参观考察了由父辈成功投资开发的三亚亚龙湾热带森林公园,实地感受该项目作为三亚市国资委占股30%的标杆性文旅项目,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贡献。在10月6日的琼中中秋公益庆典中,操天城以志愿企业代表身份首次亮相,并被授予“世界华商合作联盟公益大使”荣誉。
10月6日,在程路部长和柯林渭先生、文捷理事长以及众领导嘉宾的见证下,世界华商联盟创会主席余勇(左)向黄河缘志愿者操天城(右)颁发“世界华商公益大使”荣誉证书
文化守护与传承:文教河的文化使命
在文昌文教河畔,另一组志愿者重点清理了宋氏文化园和抱罗镇周边环境,保护这一重要文化区域免受灾后杂物堆积的影响。志愿者们仔细清扫文化园区步道上散落的树叶与断枝,扶正并加固被风吹歪的指示牌,并将大型断枝与建筑残骸集中清运。针对河岸斜坡上的垃圾,志愿者们采取人链传递的方式,确保清理工作安全、高效。
海南省投资商会常务副会长、乐普生健康管理(海南)有限公司董事长石鸿灵带领志愿者团队从文教河中取水,并叮嘱刚刚加入黄河缘志愿者团队的女儿郝永圆,通过影像记录文教河的文化价值与保护行动,传播母亲河文化。
志愿者们正在抬起被台风刮倒的路标
“每一条河流都流淌着一段历史,守护母亲河就是守护我们的文化根脉。”北京人在海南俱乐部创始人、黄河缘志愿者王志国表示。
石鸿灵作为乐普生健康管理(海南)有限公司负责人,常年推动“健康+公益”模式创新,除此次组织员工志愿者参与活动外,还捐赠善款设立专项公益基金,通过“圆梦基金助学计划”资助家境困难的文昌高考状元任秋萍读完大学。她承诺未来将持续通过公益行动回报社会,感恩母亲河。“公益不是一次性行动,而是用责任浇灌的长期主义。”石鸿灵强调,其带领的团队已多次参与海南当地公益活动,未来,作为黄河缘志愿者,将更专注于呼吁和影响市民关注母亲河议题。
志愿者李战利(左一)石鸿灵(左二)陈杰(左三)郝永圆(右一)把在河边捡起的塑料废瓶收集在一起。陈杰边走边说,我们要收集很多很多,去支持张红武参事在库布齐的治沙!
一水相牵:双城联动延续“双河汇水”精神
本次行动的亮点是“一水相牵”双城联动仪式。志愿者们分别从美舍河、文教河取水,汇入特制“双河同心槲”,象征两条母亲河血脉相连。这正是延续10月6日,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与海南岛母亲河——万泉河交汇仪式之后的深度延伸和行动的细化和执行,海南岛的母亲河和此次“麦德姆”台风登陆的文昌母亲河,交汇融通,在中华民族为之自豪的杰出女性宋氏文化园所在地文昌,是发扬母亲河不屈精神、溯源华夏精神深刻行动指南。
操天城带队的志愿者在美舍河湿地公园段,石鸿灵带队的志愿者在文昌抱罗镇,代表“黄河缘基金会志愿者”和“世界华商公益大使”分头取水,然后汇合,完成这一庄严仪式。
现场通过连线展示两地实时清理场景,生动再现了琼中“双河汇水”的文明对话精神,体现了公益行动的连续性和传承性。这一创新形式不仅强化了活动仪式感,更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实现了两地志愿者的互动与共鸣。
公益新模式:志愿者+华商资源+文化传播
此次行动探索了“黄河缘志愿者+华商资源+文化传播”的公益新模式,整合各方资源,实现公益效益最大化。世界华商合作联盟的参与为活动提供了国际视野和资源支持,海南省投资商会、乐普生健康管理(海南)有限公司、海南旅程投资等机构的加入,则体现了企业社会责任与公益事业的有机结合。
美舍河与文教河两岸虽然在风卷残云后依然绿意盎然,但需要更多的志愿者和公众参与,方能让河水重归清澈。黄河缘志愿者的身影逐渐远去,但他们带来的改变已经深深烙印在这片土地上。“黄河缘再护母亲河”行动不仅呼吁公众共同修复台风后的自然环境,更在人们心中筑起了一道保护生态与文化的坚固堤坝。
汇水仪式后,黄河缘志愿者合影留念:石鸿灵(左一)余勇(左二)
文捷(左三)王佳(右二)王志国(右一)
从青藏高原到天涯海角,从中原到海南,从中秋盛典到灾后守护,变的是地点与形式,不变的是那份“敬畏自然、感恩传承”的公益初心。愿文明使命,代代相传;母亲河水,清澈长流。
文/王志国 摄影/郝永圆(均为黄河缘志愿者)
责编:王长安
审核:李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