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09-11
09-08
09-08
09-07
09-05
09-05
09-05
09-05
09-05
河南讯(王长安 通讯员陈爱嵘)郑州报道:金风送爽,秋色宜人,天朗气清,碧空蓝天。9月14日下午,由河南省传承红色文化发展中心、中国长征汽车拉力赛千车万人重走长征路组委会、重大革命军事题材电影《孤军北上》组委会、河南颂勋红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主办的“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暨红25军长征胜利90周年、重走红25军长征路启动仪式”在郑州市商鼎路与博学路交叉口的新发展楷林广场11栋的32层会议大厅隆重举行。
红25军起源于著名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大部将士是河南籍。1934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红25军近3000名将士在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举行誓师大会,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开始战略转移,即长征。他们从河南进入桐柏山,跳出敌军包围圈,随后穿越伏牛山,经卢氏入陕西商洛地区。1935年9月15日,红25军到达陕西省延川县永坪镇,与刘志丹率领的陕北红军(红26、27军)胜利会师。他们是第一支完成长征到达陕北的红军队伍。毛主席称赞红25军“为革命立了大功”,是中央红军的“向导”和陕北根据地的“奠基礼”。
红25军具有传奇色彩。在所有长征队伍中,红25军是唯一一支在长征结束时兵力比出发时还要多的部队。出发时约2900人,到达陕北时约有3400人。官兵平均年龄极小,是一支充满朝气的“儿童军”和“娃娃军”,但战斗力却极为强悍。在整个长征过程中,红25军长期与党中央失去联系,基本上是独立自主地进行战略决策,却总能做出符合全局利益的正确选择。他们先期到达陕北,并以一场胜仗巩固了根据地,为历经千辛万苦的中央红军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安全的落脚点,对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重走红25军河南境内的长征路,对于重温那段艰苦岁月的斗争史,对于在新时代下红色文化的传承、发展,对于促进中央中部崛起计划的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河南省知青联谊会应邀参加了此次活动。河南省知青联谊会会长陈爱嵘携副会长王长安、赵郑莉、许宝玲、李建华、段志伍、冯国殿等部分班子成员和艺术团演员前往参加,给此次传承红色文化活动助威加力、增砖添瓦。联谊会成员对重走红25军河南境内长征路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纷纷表示愿意参加此举。
在此,祝愿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暨红25军长征胜利90周年、重走红25军长征路活动圆满成功!
责编:王长安
审核:李全胜